六十载沧桑巨变,养老服务底色持续提亮。回溯60年前,浪卡子的养老服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,老人们的生活完全依赖子女赡养,一旦遭遇家庭变故,便陷入孤苦无依、举步维艰的困境。

2001年修建的五保户中心

2024年翻新后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
随着时代发展和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,养老服务开始迈出探索步伐。20世纪下半叶,依托党中央对西藏的特殊关怀及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持,浪卡子县在打隆镇、伦布雪乡、浪卡子镇率先建立三所五保户养老站,虽仅能满足本乡(镇)五保老人的住房需求,缺乏日常起居照料,失能老人保障仍是短板,但标志着集中养老模式的初步萌芽。
2001年,敬老院应运而生,可容纳30名老人入住,首次配备工作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。设施虽简陋、条件虽有限,却为孤寡老人等群体提供了集中生活的场所,让他们有了基本生活保障和同伴陪伴,告别了孤独无依的生活。
进入新时代,养老服务迈入集中式、多功能供养新阶段。2015年,现代化的县养老院拔地而起;2022年,通过翻新修建并更名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,占地面积达15亩,建筑面积7576.88平方米,可同时满足165名老人入住。中心不仅提供舒适居住环境,更配备专业护理人员42名,医疗设施、文化娱乐场所一应俱全,阅览室、棋牌室、健身房等让老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。周边绿树成荫、花草繁茂,营造出温馨宜人的生活氛围。老人们在此享受日常护理、医疗保健、康复训练、文化娱乐等全方位照料,生活品质得到质的提升。集中式供养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,提高了服务效率,更满足了老人们多样化需求,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。

县集中供养中心老人宿舍

县集中供养中心厨房
二、改革创新中拓展延伸:养老设施网络从单一迈向多元
改革春风化雨,养老服务触角不断延伸。浪卡子县在养老设施完善与服务模式创新上持续发力,构建起多层次、广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。
为保障世界海拔最高行政机构——普玛江塘乡群众的身心健康,浪卡子县在辖区低海拔地区卡热乡设立普玛江塘康养中心,让高海拔地区群众在更适宜的环境中休养,极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,成为精准服务特殊区域群众的典范。
同时,养老模式从单一集中供养向多元化发展,在各乡镇(村居)建立养老幸福院、老年人活动中心6座(3 座已完成、3 座建设中),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参与各类活动,丰富精神文化生活。养老幸福院配备舒适床铺、整洁餐厅、公共活动区域等必要生活设施,老人们可在此共同就餐、聊天娱乐,不再孤单。部分幸福院还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,提供基本医疗服务,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问题,进一步织密了养老服务保障网。

医务人员定期为集中供养老人进行体检
三、优质服务中收获民心:养老保障成效从满意走向赞誉
贴心服务暖人心,群众口碑是最好的勋章。浪卡子县养老服务以优质保障赢得了老人们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,彰显了民生工作的温度与厚度。
在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,工作人员每日细致打扫房间、清洗衣物,根据老人的口味和健康需求准备营养均衡的饭菜;对行动不便的老人,主动喂饭、协助洗漱,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老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。

护工日常照料特困失能老人

医务人员为集中供养中心老人贴三伏贴

护工帮助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同亲戚视频
普玛江塘康养中心每到农闲时期总是入住满满。高海拔群众农忙时回家春播秋收,农闲时便到康养中心“回家”疗养身心。一位常住老人感慨:“以前在普玛江塘5300多米的海拔,呼吸都要用力,总想着还不如走了算了!现在赶上好政策,在低海拔康养中心有吃有住有人陪,感觉自己还能活上好些年呢!”

2024年县民政局干部及养老院护工到分散供养老人家庭帮助秋收
养老幸福院里,丰富的活动让老人们的生活充满乐趣。大家聚在一起唱歌跳舞、下棋聊天,逢年过节都举办热闹的庆祝活动,欢声笑语不断。一位老人激动地说:“在这里住得舒心、吃得放心,还有这么多老伙伴一起玩,比在家里还热闹幸福。”

2024年县集中供养中心欢度重阳节现场

2025年春节藏历新年合影现场
医疗服务保障更是让老人们赞不绝口。老人身体不适时,合作医疗机构的医生会及时上门问诊,提供诊疗和用药指导。一位患有慢性病的老人坦言:“以前总担心病情发作没人管,现在有了定期健康检查和及时医疗服务,安心多了,这养老服务真是贴心周到!”
这些来自老人们的真切好评,是对浪卡子县养老服务工作最有力的肯定,更是浪卡子县践行初心使命、办好民生实事的生动写照。六十载砥砺奋进,浪卡子县养老服务的变迁,是西藏自治区民生事业蓬勃发展的缩影,见证了党和政府对高原人民的深情关怀,也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