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 />
山南市人民政府
今天是: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
当前位置: 首页>新闻中心 > 部门动态

白地乡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工作纪实

2025-08-25 20:50:04 来源:白地乡

在羊卓雍错澄澈的碧波荡漾间,白地乡各族干部群众始终坚持以实干为笔、初心为墨,从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根基,到平安治理守护万家灯火;从产业兴旺点燃增收引擎,到民生实事浸润群众心田;从生态保护到擦亮绿色底色……这片土地用铿锵足迹交出亮眼答卷,以清晰规划铺展奋进新征程,成为高原地区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鲜活范本。

党建红:擎旗领航聚合力,基层堡垒坚如磐

“理论学得透,干事才有谱!”白地乡干部在主题教育集中学习会后的心声,道出了党建引领的深层力量。乡党委锚定县委“四点、四基、四必、四促、四严”工作机制,将党的创新理论精准转化为推动发展的“金钥匙”,让红色旗帜在高原乡村高高飘扬。

政治理论学习走深走实14次党委会精准定调发展方向,13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等议题深学细悟,80余次支部学习实现党员全覆盖,40余人次在交流研讨中碰撞思想火花。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到中央最新政策文件,学习如春雨般浸润人心,让党员干部的初心更坚定、行动更有力。

作风建设常抓不懈针对村级公车管理松散等问题,乡党委迅速调研、靶向施策,《白地乡村级公务用车管理制度》应声出台,明确用车审批、里程登记、油料管理等细则规定,让“车轮上的腐败”无隙可钻。这“边学边改”的务实作风,正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。

队伍建设蓄足后劲74名政治素质过硬、群众威望高的后备干部入库培养,通过“帮带帮教+实践历练”模式提升能力,为村“两委”换届储备了“新鲜血液”。而《白地乡干部职工、村干部及其直系亲属生病、去世慰问制度》的实施,更让组织的温暖直抵人心18名遇困党员干部送去1.8万元慰问金,让“党建红”成为引领发展最暖的底色。

治理安:枫桥经验本土化,平安幸福入万家

“矛盾不出村,纠纷有人管,住着才踏实!”白地乡群众的真切感受,“发展是主题、平安是基础、稳定是责任”的工作思路为纽带,创新1234”社会治理举措,全面保障社会和谐稳定。平安稳定的基石在一次次实干中越筑越牢。

安全防线织密织细10余次安全生产大排查覆盖全乡8个行政村,整改消防设施老化、电路私拉乱接等6处隐患;6次道路交通专项劝导在急转弯、临崖路段设岗,制止超载、无证驾驶等行为23起;10余次项目工地检查紧盯脚手架搭设、高空作业防护等,让“安全第一”成为施工常态。

假期守护贴心暖心“清明”“五一”“端午”等节点,“乡村所队院”联动组建100余人的志愿服务队,在景区入口设立服务台、在交通要道疏通车流、在村落小巷巡查安全。累计提供路线指引、应急救助等服务1000余次,排查化解游客与商户纠纷、设施损坏等隐患30余起,让每一位到访者在安心体验中感受白地的淳朴温度。如今,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、矛盾不上交”的“平安枫桥”模式在白地乡落地开花,邻里和睦、游客安心、干群同心的和谐图景,正成为乡村最安稳的日常。

发展兴:三产融合添动能,农牧民腰包鼓起来

格瓦酸奶加工厂里,雪白的牛奶在工人手中翻搅,发酵后的酸香漫过车间,每一滴醇厚都浸透着产业升级的甘甜景区体验区,游客换上藏装骑马驰骋,射箭场上的欢笑声里,藏着村民对致富的期盼白地乡的产业版图,正沿着“巩固一产、做强二产、繁荣三产”的路径持续拓展,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装进群众腰包。

数字见证活力上半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3600万元,同比增长11%;农牧民人均收入14468.05元,同比增11.19%。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,是产业兴旺的蓬勃脉动。

一产根基更稳4135.9亩春播田错落有致,青稞良种推广面积扩大至2800亩,蔬菜大棚里的瓜果蔬菜鲜嫩欲滴,油菜田在初夏将铺就金色花海,饲草种植为畜牧业备足“粮草”。1849头(只/匹)新生仔畜成活率97.3%53.78吨牛羊肉、60.09吨鲜奶多渠道进行销售,让“高原味道”端稳群众饭碗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105“藏青17”试种田长势良好,集体放牧试点牛羊实现“统一管护、收益分红”,农牧业改革的果实越结越丰。

三产活力迸发“党建+旅游”模式让藏地风情焕发新彩。沿线各景区景点年接待游客超100人次,新设骑马、射箭、民族服饰体验等旅游体验项目排起长队,仅“五一”假期就创收36万余元。格瓦村通过盘活承租闲置旅游观景台,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。同时,全面推行格瓦酸奶市场化运作,年利润实现10万余元。叶色高原温室大棚产品升级迭代,试种高原草莓、蔬菜长势喜人曾经的“绿水青山”,正实实在在变成“金山银山”。

民生暖:实事办进心坎里,幸福指数节节高

“以前看病要跑几十公里,现在医保全覆盖,小病在乡卫生院就能看;土路坑坑洼洼,现在修得平平整整,就算夜晚出行也不担心摔倒了”白地乡杂塘村村民的朴实话语,道出了民生工作的温度。从社会保障到基础设施,一件件“急难愁盼”被破解,让“幸福指数”看得见、摸得着。

保障护网越织越密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、特困供养金、残疾人两项补贴共126万元,惠及全乡237名困难群众;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100%2300余人完成免费健康体检,30余名慢性病患者享受到签约医生上门服务,“病有所医”的承诺稳稳兑现。

文化生活多姿多彩“欢度中国年”活动里,藏戏表演、锅庄舞比赛等热闹非凡;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联谊会上,各族群众共品美食、共话家常;“五一”包粽子、“端午”挂艾草,传统节日的仪式感里藏着浓浓的文化认同。3名青年响应号召入伍参军,双拥慰问、退役军人服务持续升温,让“家国情怀”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。民生的画卷,正在“柴米油盐”的踏实与“诗和远方”的憧憬中徐徐展开。

生态绿守护高原好风光,绿色发展入画来

“窗户换了节能玻璃,冬天屋里比以往暖和多了;村里搞了人畜分离,牛也住进了独院,巷道里再也看不到以往随处所见的牛粪了”曲色村村民的切身感受,是白地乡生态改善的生动注脚。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理念,在这里转化为“颜值”与“价值”双提升的生动实践。

人居环境蝶变8行政村完成人居环境整治,清理乱堆乱放200余处、残垣断壁30余堵;实现人畜彻底的分离,告别“污水横流、蚊蝇乱飞”的旧貌;群众窗户节能改造的全面完工,既保暖又省电,绿色生活理念走进寻常百姓家。

生态保护常态长效义务植树活动中,干部群众共栽下3000余株竹叶柳、藏川杨、青杨等适合本地栽种的树种,为房前屋后、大街小巷裹上绿装投入13万元购置防护栏,护住新植苗木和草种,“周一村庄清洁日”“每月志愿卫生周”雷打不动,村民自发加入清扫队伍,连孩子们都知道“垃圾要扔进桶里”。格瓦村、杂塘村、龙桑村作为“三变”提升试点,率先推动“庭院美、村庄净、生态优”,引得周边争相学习高原的绿,正从“生态底色”悄然变成“发展亮色”。

继往开来:铆足干劲再出发,乡村振兴谱新篇

站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节点回望,白地乡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有力;展望未来,更清晰的蓝图已在眼前铺展持续强化党建引领,深化落实县委“四点、四基、四必、四促、四严”工作机制,推进基层组织标准化建设,纠治“四风”顽疾不松懈,让红色堡垒更坚固聚焦产业提质,强化叶色村温室大棚运用管理,拓宽格瓦酸奶销售渠道,升级沿线旅游景点设施配套,推动农牧业改革,让增收引擎更强劲深耕生态保护,全面推进“三种三变”全覆盖,让高原底色更鲜亮

白地儿女正以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担当,在高原沃土上续写发展新篇。奋斗的足迹将深深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,而幸福的笑容,正绽放在每一个白地人的脸庞,如同高原上最灿烂的格桑花,迎风绽放,生生不息。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