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 />
山南市人民政府
今天是: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
当前位置: 首页>新闻中心 > 部门动态

“小庭院”书写乡村振兴“大文章”——卡热乡探索“庭院经济+”的乡村共富新实践

2025-08-15 13:38:12 来源:县“培育文明向上新风 崇尚健康幸福生活”办公室

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,卡热乡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,致力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将庭院经济建设与乡风文明培育深度融合,借助当地独特的资源禀赋,通过“庭院经济+人居环境整治+乡风文明”的创新发展模式,让乡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顺势而为,有效组织推动

卡热乡结合自身“山多地少”的乡域实情和本地农牧民群众喜爱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的传统习惯,以及近些年开展的“人畜分离”“厕所革命”“人居环境整治”等行动成果,精准施策,将目光瞄准庭院经济。

为推动庭院经济落地生根,乡党委、政府将促进庭院经济发展和“培树文明向上新风 崇尚健康幸福生活”宣传教育活动紧密结合,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,构建起“乡党委统筹、村两委推进、群众参与”的三级联动机制,形成强大合力。在政策宣传初期,村两委、驻村工作队员挨家挨户上门时,并非所有村民都热情响应。有些群众对庭院经济持怀疑态度,甚至表现出明显的抵触情绪。“种点自己吃就行了,搞那么麻烦干啥?村民次仁多布杰皱着眉头,连宣传手册都没接就关上了门。转折发生在一年后。当嘎玛达杰亮出手机里1.2元的入账记录时,当初最抵触的次仁蹲在路边抽了半包烟,第二天一早就找村书记“现在加入还来得及吗?我家那半亩院子还空着呢……现在村民大会的场面更热闹了乡党委领导刚宣布完庭院经济的规划,二十多双手就齐刷刷地举了起来。

精准发力,庭院变为聚宝盆

乡党委、政府精准聚焦“三力”行动,促进庭院变为聚宝盆,让庭院变成文明乡风的有效展示点。在整合土地资源上精准发力。结合“人居环境整治”“三变”等中心工作,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造行动在乡村展开。挖掘机的轰鸣声中,旧牛圈被逐一拆除改造,共改造旧牛圈69处。村民们自发拿起扫帚、铁锹,清理卫生死角184处。在村干部的带领下,规划院落216户,平整各类土地1500平方米,全面盘活房前屋后闲置资源,为庭院经济发展夯实基础。在投入管理上精准发力。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,在美化庭院的同时,发放桃、苹果、梨、花椒等庭院经济作物1200余株。村里组织闲散劳动力成立种植“互助小组”,大家互相帮助,一起挖坑、栽种、浇水。村民普布卓玛开心地讲:“以前院子乱糟糟的,现在种上果树,又好看又能卖钱,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!”自实施以来,仅最堆村就带动34户村民创收20余万元,户均年增收7800元,让群众在“家门口”端稳“致富碗”,以产业增收夯实文明新风与健康生活的物质根基。在长效机制上精准发力。结合人居环境卫生评比,建立“红黑旗”月度评比制度,将庭院经济成效与“培树文明向上新风 崇尚健康幸福生活”宣传教育活动深度融合。每月,由村干部、村民代表组成的评比小组,会对各家各户进行检查。对庭院经济发展出色、环境卫生保持良好、积极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优秀户,授予“红旗”表彰,树立文明健康标杆;对后进户亮出“黑旗”督促整改。这种以考核评比为导向的方式,有效推动村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,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。

抓长抓常,庭院经济发展+

在全乡发展庭院经济基础上,乡党委、政府坚持做好庭院经济发展的后半篇文章。坚持宣传不放松,让庭院经济持续“动”起来。借助党群活动日、主题党日等平台,组织群众开展爱国主义教育、培树文明向上新风等主题的宣传教育时,也用通俗易懂的乡音,深入解读“庭院经济促振兴”惠民政策、最堆村发展果树庭院经济的成效等内容,让庭院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。坚持实地质量,让庭院经济持续“好”起来。结合县委“三变”工作要求,组织驻村工作队、村“两委”对群众庭院进行合理规划。工作队员们穿梭在各个庭院,与村民一起规划布局,指导种植养殖。在他们的带动下,更多群众参与其中,掀起发展庭院经济坚持因地制宜,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模式。积极动员群众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空地探索发展“庭院温室”“庭院商超”“庭院餐馆”“农机维修”“家庭小作坊”等多种特色庭院经济。如今,在张麦村,有的家庭利用庭院开设了小型超市,方便了村民购物;有的家庭办起了茶馆,吸引周边游客前来品尝农家美食,让“方寸地”变“增收园”,描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
庭院方寸之间,种出了农牧民群众的幸福生活、收入增长,也种出了“培树文明向上新风 崇尚健康幸福生活”新理念,绘就出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和美丽画卷。未来,卡热乡将继续探索创新,不断完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,让乡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