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 />
山南市人民政府
今天是: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
当前位置: 首页>新闻中心 > 部门动态

甲子华章·羊卓新篇丨雪域六十载蝶变:热玛瓦村以 “五区” 实践书写高原振兴答卷

2025-08-14 10:40:57 来源:县人大办

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,山南市浪卡子县多却乡热玛瓦村的变迁,恰似一部浓缩的高原发展史诗。这个曾被风沙裹挟的村落,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,以“五区”建设为笔,在海拔4500米的土地上,绘就出生态美、产业兴、家园和的时代新篇,成为雪域高原60年沧桑巨变的生动注脚。

飞沙漫天绿树成荫:生态蝶变见证发展理念革新

以前刮大风,锅里能捞起沙子。68岁的老党员次仁回忆起 20年前的热玛瓦村,仍难掩感慨。彼时的村庄,是远近闻名的“无树村,风沙是村民最大的“敌人

六十载风雨兼程,治沙造林成为热玛瓦人接续奋斗的接力赛。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踏遍扎囊、贡嘎等五县,筛选适宜树种,最终将2.6万余棵树木根植于524亩土地。2023年,藏川杨在浪卡子县首次试种成功,更是打破了高海拔种树的“禁区。如今,房前屋后的柳枝拂动,道路两旁的绿意延伸,昔日的“沙窝子”已变身“绿银行

生态治理不止于林。2024年,投资198万元的90座标准化牛圈拔地而起,525头黄牛“乔迁新居,彻底终结了延续数百年的人畜混居历史。三种三变”庭院革命中,旧牛圈蜕变为菜园、商超,村民达娃家的庭院里,格桑花与青稞苗相映成趣,现在的日子,比酥油茶还香甜。

松散治理多元共治:基层治理升级映照社会进步

过去村里丢了羊,只能自认倒霉。党支部书记尼玛介绍,60年前的热玛瓦,纠纷靠“拳头,治安靠“运气。而今,2.5万元建起的自卫防控系统,让全村关键路口、家家户户都有了“电子眼

党建引领下,党支部主导、网格员跑腿、群众参与”的治理网越织越密。简单纠纷由联户长就地化解,复杂问题提交村委会协调,三年来矛盾化解率达100%。三防三保”机制落地生根,村民安全感满意度从60年前的不足50%跃升至如今的98%,平安村”的奖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这种治理效能的跃升,正是西藏社会治理体系60年不断完善的微观缩影。

只顾眼前擘画长远:规划先行彰显可持续发展智慧

爷爷辈盖房子随坡就势,父亲辈种地见缝插针,现在我们要给子孙留空间。”村主任拉巴的话,道出了热玛瓦人的发展新思考。

在“五区”建设中,规划预留区”的划定颇具远见。这片为未来项目、公共设施预留的土地,体现着从“粗放发展”到“精细规划”的理念跨越。正如老支书洛桑所说:西藏的发展,不再是只顾当下的冲锋,而是兼顾子孙的长跑。”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智慧,正是60年来西藏发展模式不断成熟的体现。

靠天吃饭产业造血:经济结构转型书写富民答卷

以前糌粑都不够吃,现在每年都能分红。”脱贫户卓玛手里的股权证,见证着热玛瓦的产业蝶变。60年前,村里唯一的“产业”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,如今,羊湖饲料加工公司年营业额达90.57万元,33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,其中脱贫户占比超六成。

历经8次配方优化的饲料产品,背后是自治区农科院专家的足迹;从1050亩到1649亩的耕地面积,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奇迹;17.5万斤的青稞年产量,践行着“藏粮于地”的战略。50%股东分红、15%脱贫户分红”的机制,让发展成果真正装进群众腰包,这正是西藏60年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产业振兴之路。

脏乱差洁净美:民生改善丈量幸福刻度

夏天踩泥、冬天吃灰、晚上摸黑,这是热玛瓦村60年前生活的真实写照。而今,节能窗户挡住寒风,太阳能路灯照亮街巷,4座公厕、1座广场、10个停车场成为村庄新标配。

通水通路全覆盖,周一清洁日雷打不动,公共设施管理制度上墙……这些看得见的变化,丈量着幸福的刻度。村民巴桑的孙女第一次在村里的广场上跳锅庄时,他特意穿上了珍藏的新藏装,共产党带来的好日子,要好好庆祝。

六十年栉风沐雨,一甲子春华秋实。热玛瓦村的变迁,是西藏从落后走向进步、从贫穷走向富裕、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生动缩影。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,这个高原村落的故事还在继续,正如村头那棵扎根深土的藏川杨,向着阳光,向上生长。
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